近日,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系组织三十余名师生赴威海、烟台、青岛三地,开展为期一周的《认识实习》实践教学活动。通过实地探访一战华工纪念馆、青岛八大关近现代建筑群、刘公岛甲午战争遗址及蓬莱阁古建筑群等代表性建筑,师生们在真实场景中深化专业认知,感悟历史责任,践行“以建筑传承文化、以设计服务地方”的育人理念。
本次实习精准聚焦建筑学科特色,蓬莱阁的榫卯木构、飞檐斗拱,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智慧与美学底蕴;青岛八大关汇集的近现代风格建筑,以多元形制展现地域建筑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历程;一战华工纪念馆、海军纪念馆及刘公岛的建筑遗存,则成为鲜活的“历史课堂”,师生结合建筑空间重温甲午海战、华工赴欧等史实,深刻体会建筑承载的民族记忆与精神力量。这种“实地勘察+案例研讨+设计推演”的立体化教学模式,使学生直观掌握建筑空间与历史文脉、地域环境的互动关系。“走出教室、走进建筑现场,才能真正读懂建筑的灵魂。”参与学生表示,通过小组研讨、导师精讲,不仅提升了对建筑功能、文脉传承的专业理解,更增强了文化自信。
此次实践教学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,而是以建筑为媒介,培养既懂专业、又有情怀,且能扎根地方、服务社会的建筑人才。通过实习,学生不仅提升自身能力,更明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联,最终实现育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、和谐统一,为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输送更多高素质力量。



